2023年12月1日晚,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孙笑侠教授做客必赢76net线路“当代法学名家讲座”第377期,以当代法学的科际性与中国法学自主性为题,为必赢76net线路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讲座由必赢76net线路李拥军教授主持,张文显教授、刘红臻教授、侯学宾教授、杨帆教授、任喜荣教授、李海平教授参加与谈。必赢76net线路部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孙笑侠教授提出本次讲座主题的问题意识,即中国法学知识体系要有自己的自主性,因此应当深入研究中国要实现法学知识体系自主性的难度在哪里、步骤是什么以及实现这种自主性的突破可能性。此外,孙笑侠教授提出有关问题意识的三个要素,即研究方法、法治本土性和中国法学知识体系自主性。这三个要素看似并不相互关联,实际上其内部是有必然联系的。
孙笑侠教授首先梳理了中国学科交叉意识的产生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是学科交叉的意识的萌芽阶段,然而这种意识仅仅体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简单的知识交集而非理论上的展开。90年代初是学科交叉意识的启蒙阶段,苏力教授将法社会学引入中国,跨学科成为了一种研究方法。此外还有一批学者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在一批人的带领之下,跨学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00年至今,跨学科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笑侠教授认为,跨学科是一个方法,开辟出的是领域。2000年以后,学者开辟的新领域多了,但是方法论仍然是小众的。他将跨学科方法比喻为锄头,领域比喻为田地,也就是说开垦的地多,而锄头却很少。如我国目前学界对于数字法学、计算法学等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而研究方法却没有更新。随后,孙笑侠教授对跨学科的国际演变脉络进行了论述。他认为,跨学科在国际演变上经历了从合到分再到合的过程。
从国际层面看,尽管中国的法社会学交叉落后于美国四十年,但是中国自然科学和法学的交叉同其他国家相比是领先的、至少是平起平坐的,并且已经成为了一种升级版的交叉的研究方式,即已经达到了科际整合的深度和广度。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法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替代了法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时候想要探寻的东西,即事实。显然,法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更能探寻事实的真相,因为社会科学探寻的是事实的概率而非事实的真相。而法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探寻的是可计算性、可解释性的事实。如认知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知道人的大脑在想什么。可见,法学和自然法学的交叉已经不是一般的交叉,这种方法论已经成为了科际整合。但是孙笑侠教授又指出,这种科际整合的方法论还未达到成熟阶段。
接着,孙笑侠教授提出,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和科际整合的关联在于在何种部位找到最大可能性。那么,法学在哪个部分进行突破才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主性?孙笑侠教授提出了法学学科格局的三分法,一是对规范的研究(教义法学),二是对事实的研究(社科法学);三是对价值的研究(价值法学)。法学格局的三个板块中对事实的研究即社科法学是最具开放性的,而对规范的研究即法教义学是最封闭的。价值法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其开放性是有限的。相较之下可以看出,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突破口在对事实研究的法学,在这一部分其最容易进行自主性的开发。
与谈环节中,几位与谈人对孙笑侠教授的讲座内容发表了精彩的评议。张文显教授首先对孙笑侠教授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并提出孙笑侠教授所讲的科际法学是一个新时代的学科交叉,交叉学科是一个旧范式,现在讲的是学科交叉,这体现了方法论的变化;此外,张文显教授提出,法理学和宪法学、法律史密切相关,要将三者打通进行研究。刘红臻老师提出,孙笑侠教授所讲授的主题是紧扣着中国社会、时代脉络进行的,其坚持了对方法论的强调,并对世界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侯学宾教授提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前沿问题,当前对这种问题的研究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政策性的研究,二是在对学术反思的基础上去验证它,学界始终在为此而努力;杨帆老师认为,大陆法学的符号化导致门槛越来越高,不同学科间难以交流,英美法学一直受到不同学科冲击,跨学科成为一种可能,此外,必须讨论科际性的目标、根源和难处。任喜荣教授提出,法学的科际性是由法律的科际性决定的,并探讨了宪法与本次讲座主题的关系。最后,李拥军教授从法的科际性和自主性研究是当下中国法学的两个重要话题和走向为宗旨对讲座进行了总结。
孙笑侠教授对各位与谈人的评议做出了回应。各位参会同学认真思考、积极发问,孙笑侠教授对各位参会同学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耐心的解答。至此,讲座圆满结束。